書名
超速學習 Ultralearning
文章大綱
一、關於作者
二、什麼是超速學習
三、為何要超速學習
四、作者自己的超速學習
五、超速學習的九大法則
六、開始你的學習計畫
讀後心得
一、關於作者
Scott Young 史考特。楊
多個線上學習課程的老師。曾挑戰一整年不說母語(英文)來學習外語,期間學會了西班牙文、葡萄牙文、中文、韓文。還有用一年時間自學通過了MIT資訊學系的課程。
二、什麼是超速學習
關於超速學習沒有完整的定義,但有個簡短的的定義是:
一種獲取技能與知識的策略,兼具自主性與高強度。
是一種策略,因為:要先研究你要學習的主題、怎麼學。
需要自主性,因為:決定要學什麼、以及為何要學。
需要高強度,因為:要直接練習該主題,而且要專心致志、反覆練習。
三、為何要超速學習
(一)外在因素
1. 經濟因素:現在是技能兩極化的時代,需朝高技能組移動。
2. 教育因素:重新取得一個學位的成本太高,不管是時間成本或金錢成本。
3. 科技因素:現在要學東西已經比以往方便太多,如果不加速學習,就是加速自己被淘汰的速度。
(二)內在因素
1. 增加和提升技能,增加職場優勢。
2. 肯定自我:尤其是完成困難的事或跟自己不相關的領域之後,會深刻感受到「原來我也能做到這件事」
四、作者自己的超速學習
(一) MIT挑戰:2011年到2012年,利用線上教材完成MIT資訊科學系的大學學程。
(二) 不說母語(英語)的一年:2013年到2014年,旅居西班牙、巴西、中國和韓國,直接跟當地人對話,不過出發前當然會先對該語言進行了解(後設學習),最後四種語言都達到能跟人聊天的程度。不過韓語的聊天主題比較受限,畢竟也已經是連續第四個學習的語言。
(三) 人像畫挑戰:花一個月的時間反覆操練畫人像畫的弱點(五官位置不對),進而在一個月後取得重大進步。
五、超速學習的九大法則
(一) 後設學習( metalearning) : 學習如何學習
1. 甚麼是後設學習
看到後設兩個字,可能有點難理解,所以先來個英文小教室。後設的英文是meta,meta就是指某事跟自身有關,是較高層次的抽象概念。舉例來說 : 拍一部關於電影的電影;寫一本關於小說的小說都算是meta後設。
所以我們要先學習如何學習。這麼做可以先看出你要學習的科目如何運作,可以知道這個科目應該精通甚麼樣的技能與資訊,以及有甚麼可行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達成學習目標。
2. 該花多少時間作後設學習?
3. 如何畫出你的後設學習地圖
回答三個問題:(1)為什麼要學?(2)要學甚麼(概念、事實、程序)? (3)如何學習(標竿法、強調/排除法)
(二) 專心致志
1. 無法專心的原因
無法開始(拖延):寫下行事曆、讓自己先開始學習五分鐘再做其他事
無法持續(分心):環境、學習本身、你的心(生活的煩惱)
無法真正專心
2. 建議:承認,並且一步一步改善,關於專心,可以參考深度工作力:遠離網路和社群媒體的干擾,進入深度工作模式,讓你事半功倍
(三) 直截了當
學習應該是要能夠達到學習遷移的效果,即在某個地方學到的技能,可以在另一個地方被用上。然而,傳統學習或是自學通常都很難達到,所以直截了當就是希望學習能夠更接近於實際上應用的情境。
1. 以計畫為基礎:例如透過開發遊戲來學習程式語言。
2. 沉浸式:讓自己沉浸在該環境中。語言學習就非常適合沉浸式。
3. 飛行模擬法:像學開飛機一樣,在模擬情境中學習。例如透過skype跟法國人對話來模擬實際上出國旅遊與法國人溝通。
4. 矯枉過正法:把目標訂高一點,高於該技能的基本要求。例如直接參加攝影比賽來學攝影,或是直接參加演講比來學演講。
(四) 反覆操練與意見回饋
速率決定步驟指的是學習中讓你最花時間,而且必須要學會之後才能到下個階段的技能。例如知道的單字太少,所以很難和外國人聊天。
找出你的速率決定步驟,並針對它去加強。
書中將反覆操練和意見回饋分開為兩大法則,但我認為兩者關係密不可分,因此把它歸為一類。因為反覆操練並不是漫無目的的不斷重複,而是要有意識地進行,甚至要知道哪裡做得好和不好,也就是要有意見回饋,這部分可以參考刻意練習裡面提到的刻意練習的方法與原則。
(五) 提取記憶
試著從記憶中回想事實與觀念,例如依照自己的理解畫下概念圖,效果會比測驗和考試來的好。提取記憶的關鍵和困難點是要找到一個剛好的困難度,增加自己的記憶。
1. 自由回想:在讀完書的某個章節或是聽完某堂課後,寫下你能記得的內容。這會強迫你去回想所有主要的觀念和重點,所以能幫助你記憶。
2. 試題簿法:把你要抄下的筆記,改用問題的形式記下。例如與其記下水是由氫和氧所組成的,不如寫下水是由甚麼元素所組成?並且註明可以找到答案的資料在哪。
3. 自創的挑戰:有些技能沒辦法用簡單的回想或問答來加深記憶,這時候就需要自己創造一些挑戰,例如學習程式語言。
(六) 保留記憶
要保留記憶並不簡單,因為記憶常常會(1)隨時間而衰退、(2)被新的記憶(類似的)記憶所干擾、(3)沒辦法從腦中提取出來(沒有鑰匙)。所以該如何預防遺忘、保留記憶呢?
1. 間隔法:如果你有十小時練學習某項技能,花十天的時間,每天一小時,效果會比一次連續十小時來的好。當然,如果時間拉得太長,又會導致短期效應大於長期效應,所以會有間隔式重複系統。如果有用過dulingo、drops等語言學習軟體的人應該會有經驗,也就是不斷的在短時間內進行簡單的問答來加強記憶。
2. 陳述性轉變為程序化:與其平均的學習與練習大量關於該技能的知識,不如更加頻繁的加強核心知識。打字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你剛開始學打字的時候,你需要記住相對應的鍵盤位置,然後移到正確位置、按下鍵盤,但隨著你越來越熟悉之後,你甚至不用看鍵盤也能打出正確的文字。
3. 記憶法:就是常常會在電視廣告中看到的把英文單字用諧音和一個故事連結起來。對於初期是有幫助的,但是長期來看效益會越來越少,而且花在建立想像連結的時間也會越來越多。但不管如何,仍然是一種保留記憶的方法。
(七) 培養直覺
直覺是大量有條理的處理問題與經驗。這邊提到直覺,非常類似於刻意練習的心智表徵。也就是新手只會看到問題的表面,高手則是更能看到全局或更深層的問題。那麼,要如何培養這種直覺呢?
1. 別輕易放棄問題:當你認為某個問題你已經想不出解法的時候,再多給自己10分鐘,這麼做會讓你之後更能夠記住答案,累積經驗。
2. 試著把觀念證明一次:很多人都會誤認自己了解了某些觀念或知識,知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與費曼都會不斷用證明去理解一個觀念。舉個例子,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覺得自己知道腳踏車怎麼運作,試著拿出一張紙,畫出一台腳踏車,踏板應該在哪?齒輪跟踏板如何連結?龍頭是怎麼連到前輪的?
3. 應用到具體範例:多數人只有在接觸到具體範例後,才能學會抽象技能。例如物理學家費曼就會不斷把方程式想像應用到許多的具體範例裡面,來幫助自己理解。
4. 別欺騙自己:一個快速檢驗的方式是,把自己學習的觀念或知識,解釋給其他人聽。唯有在自己真的了解之後,才有可能對其他人完整的解釋。
(八) 勇於實驗
勇於實驗室把其他所有法則結合在一起的最終法則,它可以幫助你挑選出最適合自己、最有效的學習方法。要成功實驗可以透過以下幾種方法
1. 先模仿,再創造:在模仿的過程中,你會需要去解構它,從而瞭解為何會有效。
2. 比較不同方法:例如比較不同學習單字的方法,找出適合自己的。
3. 套用一些新的限制:我們常會習慣一直沿用已經知道的舊方法,而這個挑戰,就是要設定一些條件,讓自己跳脫出舊方法。
4. 結合不相關的技能:例如結合程式設計的技能去開發協助練習單字的工具。
六、開始你的學習計畫
(一) 深入研究
其實就是前面提到過的後設學習,你必須先了解你要學習甚麼、要怎麼學、該怎麼學,才不至於在一開始就走上沒效率或是錯誤的道路。你需要事先了解的項目包含:
1. 主題:一個具體的主題,例如可以用日文和人聊天15分鐘,就會比學習中文來得更具體。
2. 主要學習資源:影片、實體課程、線上平台…等等。
3. 其他人是怎麼學的:先了解別人如何在你要學習的主題成功。
4. 可以直接練習的方法/活動
5. 備用的教材與練習
(二) 安排時間
安排你要在那些時段執行計畫,每一次要花多少時間學習。比起連續的長時間學習,建議先切成較短的時間來做學習;而如果有一個很大的目標,也建議先拆成小目標一步一步執行。
(三) 執行計畫
無論你要開始做甚麼計畫,現在就是開始的最佳時機。
瑪麗·雪萊 – 科學怪人作者
現在就開始著手你的學習計畫,並且時常用前面提到的九大法則來檢視自己有沒有偏離軌道。
(四) 檢視成果
檢視一下你做對了甚麼?做錯了甚麼?這些都會是回饋到下一次超速學習計畫的重要養分,而且不管是失敗或成功的經驗都很有幫助,尤其是成功的經驗(知道自己做對甚麼)
(五) 維持或繼續專精
當你習得一項技能之後,如果沒有持續使用,這項技能都會漸漸衰退。所以會面臨一個選擇:你該拿這項技能怎麼辦?
1. 選擇維持:投入足夠的時間來保留這項技能。當然投入的時間不用像學習時這麼的多,例如學習期間是每天練習英語,維持期可能變成每個月花30分鐘練習。
2. 精通某項能力:常見的情形是,一開始的學習會涵蓋較廣泛的主題,而當你對一個主題有初步且廣泛地了解後,接下來你可以選擇某個子項目去專精學習。例如學習日文之後,再變成專門精通日文閱讀。
3. 重新學習:雖然不練習技能通常就會遺忘,但是之後再重新學習的成本通常比你要持續維持技能來得小。而且因為你已經有學習過這項技能,之後要重新學習也會比較簡單。
讀後心得
看到作者在宣傳影片中講的中文,還有他在書中放的他的素描自畫像,真的都是令人蠻驚豔的。雖然書中也提供了很多快速學習的方法與訣竅,但我認為興趣還是蠻重要的,當然,有時候也正因為是學習上有好表現才衍生出興趣,又或者,作者本身對於學習這件事就非常有興趣,不過對大多數的人和大多數的學習來說,有興趣的領域自然更願意去接觸與學習,如果能再有一個快速的學習方式,無疑會是錦上添花!
本文同步刊載於我在方格子的專題:鍾肯尼啃書中,歡迎前往閱讀更多書摘和心得。
小額支持鍾肯尼
如果我的文章有幫助到你,歡迎你點這裡開啟只要40元的小額贊助連結,可以贊助我一杯咖啡錢;我會更有動力繼續寫作,幫助大家解決更多問題。